山海情长,茉莉格桑共芬芳

金湖县融媒体中心 2024-09-02 09:35

沧桑巨变,山海情长。今年是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。自1994年党中央作出中央支持西藏、全国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以来,江苏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,坚持真情援藏、科学援藏、持续援藏,累计选派10批1021名援藏干部人才对口支援拉萨。三十载援藏情,江苏英才担使命。从吴侬软语的江南水乡到雄浑壮阔的雪域高原,江苏与西藏心手相牵共奋进,谱写了一曲曲“茉莉格桑共芬芳”的时代佳话。

三十年砥砺奋进,三十年春华秋实。素有“天边之乡”的墨竹工卡县,江苏援藏干部瞄准油菜产业,将文旅深度融合,把一朵朵“小金花”变成“致富果”,打响“一桶好油”品牌。今年,南京把拥有“天下第一灯会”美誉的秦淮灯会搬到拉萨和墨竹工卡,让拉萨市民在家门口感受到了“桨声灯影”的唯美意境;有“天上拉萨、云上达孜”之称的达孜区,援藏干部全力推动扮美拉萨“后花园”,充分利用达孜的区位优势和谷深林茂、叠泉流水的山水资源,拿出“江苏方案”让高山深谷“流金淌银”;“雪域天堂”林周县,“苏州小学”“苏州路”“苏州新村”等浓浓的苏州元素随处可见。今年1月苏州交响乐团在拉萨举行新年音乐会,去年底原创音乐剧《天·梦》在苏州上演;有意为“河流交汇之地”的“高原水乡”曲水县,扬州、泰州两市接力建起座座“江苏地标”,“扬州路”“泰州路”上车水马龙,融合江南园林气质与藏族风情的泰州广场布置了小桥流水、六角亭台,还有藏式建筑常用的花纹和图案,泰州广场建有足球场、篮球场,人气颇高,“高原水乡”流淌的是满满的“苏式幸福”……自1994年对口支援拉萨以来,江苏省投入计划内财政资金近80亿元,完成援藏项目近700个,援藏资金总量、项目质量、选派干部人才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。

茉莉花开,情系高原。从建成西藏第一所希望小学、创建首家国家工业旅游文化示范区、创成农业农村部首批现代化农业示范园,到招商引资实到资金、市场“小组团”援藏销售额……对口援藏30周年,江苏已经取得了“16个第一”。江苏援藏干部人才如同江南水乡的茉莉,虽远隔千山万水,却以其独有的芬芳,穿越时空的阻隔,在雪域高原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。自从建立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工作机制以来,江苏坚持贯彻“国家要求”、围绕“拉萨所需”、发挥“江苏所长”,奋力推动援藏工作始终走在前列,连续在国家“十三五”“十四五”对口援藏阶段性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一方阵,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中,书写了绚丽篇章,作出了江苏贡献。

“金陵一梦越千山,茉莉香飘雪域间。”10批援藏干部人才,1021颗滚烫的心,带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,对雪域高原的热爱,从烟雨朦胧的江南奔赴寒风凛冽的高原。他们面对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,没有退缩;面对语言不通、习俗不同的挑战,没有畏惧。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“缺氧不缺精神,艰苦不怕吃苦”的援藏精神,成为了雪域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江苏援藏不仅仅是人力、物力的支援,更是智力、技术、理念的全方位融入。从教育医疗到产业发展,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生态环境保护,江苏援藏干部人才与拉萨各族干部群众并肩作战,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。

“岁月悠悠情更长,茉莉格桑永芬芳。”江苏与拉萨远隔3800公里,却因对口支援而紧紧相依,江苏援藏干部人才始终秉持“天下没有远方,人间都是故乡”的情怀,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,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,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续写新时代苏拉“山海情”。(杨焕新)

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

责任编辑 白留伟